首页
资讯
宏观经济
金融市场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公司产业
消费问题
经济之声
滚动
杂志
第二届安仁论坛成功举行 特色小镇建设将走向新时代
来源:中国财经网2017-12-19
特大
较大
标准
较小

 

距成都西南40余公里处,有一座以中国博物馆小镇闻名中外的安仁古镇。在这座核心区不到4平方公里的小镇上,27座民国公馆旧貌依然,37座博物馆星罗棋布,800万余件馆藏文物述说着沧桑,被世界旅游组织评价为“了解近代中国人怎样生活的最佳去处”。

时近岁尾,第二届安仁论坛在此圆满落幕,为古镇的未来再添新的动力。

安仁,取“仁者安仁”之意。古镇始建于唐,复兴于今。它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拥有优美的田园山水风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近年来,安仁提出“文博立镇”战略,并与华侨城集团签约,吹响了打造世界级博物馆小镇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号角。

2017年12月15至16日,沐浴着川西坝子的冬日暖阳,第二届安仁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相聚安仁古镇,围绕“发展中的特色小镇”这一主题,共话文化之魅,共商合作发展,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特色小镇建设献计献策。

一、关注新型城镇化实践,把脉特色小镇发展走向

安仁论坛,由国务院参事室及中华文化促进会共同发起,联合华侨城集团,每年定期在成都安仁举办,其宗旨是践行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案例分享及资源互通平台。首届安仁论坛于2016年5月28至29日举办,主题为“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国内外城市发展、文化旅游、区域规划等方面的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围绕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和发展方向、弘扬中华文化与新型城镇化、“文化+”与新型城镇化等课题,形成一系列建设性成果。

本届论坛主题为“发展中的特色小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以及碧桂园集团、宋城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会,30多位专家和企业家作了精彩发言。与首届相比,本届论坛有三个突出特点:更加注重战略指导。论坛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下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研究特色小镇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坛既有来自专家学者的理论探讨和智慧分享,又有企业家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总结,还有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镇的优秀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一批合作项目在论坛上签约。更加注重拓宽视野提升层次。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国际论坛--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对话”、“来自释迦牟尼佛的故乡--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中国首展”开幕式等系列高规格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将论坛提升至国家外交层面的文化对话与交流,丰富了内容,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层次。

二、立足中国国情,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之路

十九大报告谈及城镇化时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同时也强调要不断提升进城市民的综合素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三农和城镇化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发展城镇化的新思想,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城镇化不能以量的增长取代质的提升,以盲目进城带来廉价劳动力推动城市建设。所以,十九大报告将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提出,而城镇化则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倒逼着中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和乡村融为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应运而生。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对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保护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优势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在全国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提出到2020年培育出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镇建设。2016年10月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发展体制,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并针对当前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意见。在全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是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是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上新水平的重要抓手。

基于以上背景,安仁论坛准确把握党的政策导向和国家发展大势,深入探讨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出答案: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回归诗意栖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谈到,城市不是物质的,不是水泥森林的,城市的本质是属于人的,人是城市的主体。培养居民对城市的家园意识,以人为本实现其审美理想的建构,是我们的一种追求。对人类居住而言,诗意的标准不只是城市的经济品质,而是一个和谐自由的生活空间。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类文化同时包含科学与文化、技术与艺术,人类精神取向同时包含现代与传统、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了城市体验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只有让灵魂赶上技术的脚步,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人类与世界之间的诗意的栖居。因此,发展特色小镇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二是强化保护传承,复兴地域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成都市市长罗强表示,成都作为23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的城市,尤其重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更提出把“两增两补一提高”作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即不断增大保护范围和内容,增大历史文化街区镇、村、林盘普查力度,不搞整体或成片拆除,不搞过度开发改造,提高历史建构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开发成效。建设发展特色小镇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小镇历史格局,顺应地形地貌,保持现状基础,延续传统风貌,下足绣花功夫,不搞大拆大建,建设开放街坊住区,营造宜人街巷空间,延续小镇居民原有的邻里关系,保护和传承小镇传统文化,培育小镇精神和文化标识,绝不盲目的翻新。要敬畏历史,保护为先,努力彰显中国特色,传承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根脉。

三是发展与宜居兼顾,造福当地群众。只有尊重人民意愿,才能得到群众支持。与追求规模扩张的城市化比较,特色小镇意在寻找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其复兴;与追求高速发展的经济型城市比较,特色小镇意在寻找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与追求高密度的紧凑型城市比较,特色小镇是以百姓生活的生活品质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旨归。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有机主体,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一方面,全面提高特色小镇的生态宜居性,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兼顾产业特色、生态宜居以及居民意愿,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小城镇+企业”“环保产业+小城镇+企业”“旅游产业+小城镇+企业”等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真正能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是培植核心竞争力,打造持续发展引擎。一个城镇的发展不能单靠外力,不是靠单纯的资源的导入,而是要有自己培育发展的机制。“特色”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力所在,特色小镇的关键在于产业的独特性。国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张玉平女士建议,小镇本身的产业要具有差异性的竞争力,使小镇本身可以依托城市进行特色化的发展。首先要明确小镇协同定位,所生产的产品受众是面对城市还是县城,是面向全国还是世界,然后选择这些受众无法自行生产或具有强烈且充分市场需求的产业。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强功能融合,实现产业化差异化发展,打造新兴产业体系,避免千篇一律的一条街,避免单一产业的共质竞争和发展限制。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立足于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把特色小镇打造成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三、践行“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开创富有人文情怀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

在华侨城看来,城镇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民进城、上楼,参与城镇化更不是盖楼、炒地,而是要在发展中关注人的需求、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华侨城基于对“土地伦理观”的考量、对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反思,以及“旅游+地产”模式的实践经验,发现文化旅游对郊区城镇公共服务提升、人口导入、产业聚集和土地价值提升等方面有巨大作用。2015年,华侨城集团前瞻性地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索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新标准,致力于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图景。从此,华侨城集团进入一个新时代,北京、四川、云南、陕西、广东等一批新型城镇化项目密集落地。

在深圳甘坑新镇、光明小镇,四川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古镇项目的实施中,华侨城集团对“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为核心,以华侨城最擅长的文化旅游产业为主要业务,通过向传统村镇导入文化相关新兴产业,提升传统城镇的公共文化和公共服务,从而推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回顾华侨城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实践,始终贯穿了4个鲜明特点:一是突出人文理念。文化旅游小镇的核心是人与文化。华侨城坚持以人的需求为牵引,以文化为驱动力,以特色产业为支撑,进行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将文化与旅游以及商业有机结合,促进传统小镇焕发新的活力。二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在开发中坚持“整体性、原真性、可持续性”原则,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切实保护景区人文和生态环境,实现“外围发展、优化古镇、整体保护、系统展示、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独特的小镇文化资源,打造人文旅游品牌。三是主客共建共享。在华侨城的战略规划中,当地居民不仅是文化的传承和守护者,也是小镇运营的参与者,以及相关产业的运营者。因此,华侨城力求与政府和当地的城镇居民、村民合作,构建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小镇,实现共同创业,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姚军接受专访时提出,华侨城在开发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一是关注地方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二是关注地方特色产业,让它做强做大;三是关注当地村民的利益,用华侨城的产业优势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四是开放包容。江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深。华侨城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向社会各界合作者敞开胸襟。与政府、村镇、企业、社会资本等多方合作共享,搭建城镇化成片综合开发平台;以开放合作、利益共享的众筹方式,引入专业团队,塑造智力支持能力;构建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新型产业生态集群,带动科技、旅游、商业、生态等城镇化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四、“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示范和样板

以建设世界文博小镇为整体定位,以博物馆为特色,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人为本,全面实现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服务有机融合,力争在安仁走出一条文博、文创、文旅交相辉映,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城镇化之路。这是华侨城设计的安仁发展路线图,也是对成都、安仁人民的庄严承诺。

一年多来,华侨城人以“绣花般的耐心和精神”,在安仁展开系列建设实践:一是保护先行。秉持全面保护保持现状、最小干预及可逆性原则,保护建筑,保护文化,保护古镇的原生态生活。制定了严格的古镇历史保护规划,修缮7座公馆、4条街道,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通过老匠人的精湛技艺,老旧房屋和院落获得新生。二是带动发展。计划在安仁投资建设100座博物馆。现在,华公馆博物馆、先生博物馆、与建川博物馆共同打造的摄影博物馆、协助翻新的抗战中流砥柱馆和川军纪念馆等已经亮相;文化艺术中心等也将动工,让安仁的街边小景、民宿大堂,甚至街头小店柜台随处可见藏品,随处可见匠心。三是创新体验。不断创新博物馆展厅的形式、空间和内容。聘请G20杭州主创团队,将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元素相结合,白天展示民国文化的年代符号,晚上则是精彩绝伦的“今时今日是安仁”沉浸式演出;同时,举办中国西部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会双年展;并以中国两大美食之都成都和顺德交流的载体,打造博物馆美食街“安仁乐道”,提升游客体验层次。四是多方参与。在安仁筑巢引凤,吸引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博物馆事业。发起文创产业基金,发起安仁国际艺术家聚落计划,培养培育文博文创专业人才,争取文创保税园区落户安仁……“众人拾柴火焰高”,安仁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创新创业空间。

博物馆在安仁孕育生长的同时,直接带动着文创、文博、文旅三大类文化产品同步发展,将会把博物馆展品提炼成文化IP,让文化IP衍生创意类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再延展为旅游业态,而旅游将大大带动城镇发展,最终实现博物馆引领安仁的宜业宜创宜优宜商宜学宜居。华侨城在安仁以文化立德,旅游助人,城镇化筑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径。

华侨城集团总经理段先念在安仁华侨城指出,“群众满意才是衡量安仁项目成功的唯一标准,让原住民、企业、政府、游客都有获得感、幸福感,这是华侨城来到安仁的使命”。华侨城集团党委常委、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在致辞中讲到,“华侨城人将以开放、务实、共享的精神寻求各方智慧,与社会各界精诚合作,建立美丽家园,创造优质生活,共享共建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华侨城人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恰恰是对“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生动诠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有信心断言,经过日益丰富和完善的安仁,必将成为中国特色小镇的标杆级示范和样板;华侨城开创的“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必将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写下光辉的篇章!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建设特色小镇不是要设立新的行政建制镇,而是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竞争机制,通过实施“期权激励制”“绩效追惩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在创新创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热情和动力。

上一篇:一路同行全新起航 技嘉鼎力支持《街头篮球》

下一篇:什么是“一户一宅”政策?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