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宏观经济
金融市场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公司产业
消费问题
经济之声
滚动
杂志
出境游的钱包杀手:DCC致消费成本多出5%至10%
来源:中国财经网2016-10-18
特大
较大
标准
较小

 

对王女士而言,刚刚过去的十一节假日,最终以一个不太愉快的小插曲画上了句号。

“离港之际在香港机场的DFS帮人代购一些东西,买单刷卡的时候柜员问我使用人民币还是港币,我问有什么区别么,对方回答‘这个随你’。于是我下意识选了自己更熟悉的币种,就回答人民币。结完账看了一下账单明细,却发现港币汇率达到了惊人的0.91。而当日汇率人民币买入价为0.86,足足高出5%。实在是震惊。”王女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赴港消费那么多次,这是我遇到过最贵的一次汇率,甚至远远超过了香港街头的货币兑换点。”

无独有偶,十一期间在香港度过的林先生在微信端查阅自己信用卡扣款记录时发现有些猫腻。

“刷卡当时收到的短信就是人民币扣款的,当时没有在意,后来翻了这几天在香港消费的扣款信息,同一张卡有人民币有港币,我用的是一张中信银行的visa单标卡,算了一下才发现,有几笔汇率高得有点离谱。”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隐藏在信用卡深处的钱包杀手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动态货币转换费(DynamicCurrencyConversion,下文简称DCC)。事实上,在主流信用卡中,除了银联卡不存在DCC问题,无论是Visa、Mastercard还是美国运通,绝大多数主流信用卡组织都存在DCC的困扰。“对卡组织而言,如何让消费者免受DCC困扰实在是一个漫长的课题。”一家外卡组织的工作人员表示。

钱包的隐形杀手DCC

事实上,在信用卡产业链上,DCC的存在属于一个公开的秘密。难得的是,尽管不经意间“被DCC”的人群也不在少数,而此间大多数人并不自知。

一位长期从事信用卡跨境收单工作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经过DCC之后,5%的汇率差价非常正常,“多的能到10%,也就是说,以同样外币价格购买的商品因为选择了不同的货币结算方式,致使消费总额相差5%-10%。”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接受且必要存在的消费成本。“当信用卡涉及到跨境支付时,由于刷卡币种和交易币种不同,就出现了需要把刷卡币种的具体金额显示到商户端的需求。所以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发卡行共同推动了DCC的发展。”上述信用卡跨境收单人士说。

上述人士介绍,交易金额放在不同主体进行汇率转换,就会采取不同的汇率。而所谓DCC,是因为汇率转换手续放在了商户端。“以上述两位消费者的遭遇为例,他们使用的卡片是美元卡,意味着清算货币是美元,所以港币先转成美元,再以美元计价送到发卡行清算,发卡行再按照一定汇率给人民币形式向客户结算。中间经过了两道货币转换。所谓的动态货币转换,是指在刷卡消费当时,商户为持卡人将交易币种换成卡片币种的行为,该汇率一般是由商户端确定和提供,通常高于银行牌价。由此所带来的汇兑收益,会在商户、收单及提供动态货币转换的服务商之间进行分润。同样的道理,银联卡境外使用之所以没有DCC,是因为银联会自行进行货币转换,银联使用的是银行的挂牌汇率,对持卡人而言,节省了一些境外用卡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寄生在DCC产业链上的公司不在少数,他们生存得隐秘而低调,却活得“相当滋润”。“爱尔兰的Fexco、美国的PlanetPay-ment、台湾的Viepay都是在DCC中谋利营生的企业。业内有一定知名度,但是行业之外知道的人非常少,甚至信用卡圈子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帮助发卡行拓展商户,然后在这笔汇率差价中参与一定比例的分润。”一位Visa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几乎在每一个国家、每一种货币区都有一些深耕DCC领域谋利的企业,但是因为不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几乎不对自身进行宣传,“反正他们的商业模式也是面向B端的,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应对之术

在现行Visa和MasterCard的管理制度中,仅仅要求商户必须给予消费者选择权,并没有禁止DCC。“不同国家的环境不一样,从中国大多数消费者来看,DCC增加了持卡人的交易成本,没有存在必要,但是在海外,一定程度上这是商户提供给持卡人的一种服务,你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币种,也可以不选。按照Visa和MasterCard的规定,DCC必须告知消费者,由其自行选择。而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就是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币种,这样他能看得更清楚明白。”上述信用卡跨境收单人士表示。

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许多商户在面对跨境刷卡的消费者时,面对DCC的态度是乐见其成的。为了降低消费者的敏感度,商户甚至会采取许多的营销“技巧”。“比如面向中国消费者,他们会直接问“采用人民币结算?”,许多情况下,客户会下意识地应允,因为反正最后也是人民币还款,他们不知道中间经历了什么。”上述跨境收单人士称,“还有些商家会故意把传统的汇率计算方式进行倒装,比如港币和人民币一般的计价习惯是“1港币=0.8666人民币”,某些商户DCC消费之后,账单流水则会显示“1人民币=1.1539港币”这样的汇率计价方式,用以降低消费者对汇率的敏感度。”

另一家外卡组织业务人士特别指出,各个国家环境不同,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商户和银行强制DCC的情况。“某些国家和地区,发卡行也参与到这个利益链条的分润中。严格来说这样的霸王行径是违规操作,不符合Visa、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的规定的。”

Visa相关负责人表示,卡组织在此间所能做的,仅仅只是消费者教育的工作。“我们一直在和消费者腔调,无论别人怎么引导你,都要使用消费当地的币种,商品标价使用的货币币种。”

指责发卡行食言而肥或许并不太公平,但发卡行因为自身也常常陷入DCC的利益链条中,对于DCC的教育普及工作并没有太强的自我驱动力,在消费者教育层面,往往仅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浮光掠影地进行提醒。而卡组织通过银行服务消费者,大多数时候并不直接面向消费者,教育普及工作也难以落地。

上一篇:重阳节吃出新意和时尚 主题餐厅对“老人的胃”

下一篇:高能性价比就选八核心 FX-8300京东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