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下班高峰,合肥街头的王军在美团App打车界面输入目的地后,发现经济型服务里新增了“和行新能源”(和行约车),他没多犹豫便勾选并按下了呼叫键,几秒钟后,系统提示已接单,司机正在赶来。
和行约车是安徽江淮汽车推出的移动出行品牌,2019年1月正式上线并在合肥开展网约车服务,6月接入美团打车平台,仅仅两个月时间,和行约车的订单量便增加了50%,专职司机人数和车辆规模也随之增长。
车企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如今并非新鲜事,难的是如何最大程度的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取得“1+1>2”的效果。互联网平台有线上技术优势,车企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和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汉看来,和行约车跟美团打车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对彼此都是“上升的价值”。
打车聚合化,分工协作让效率更高
在资本驱动力减弱的时候,网约车市场迎来一批实力玩家——传统车企纷纷布局出行服务,据了解,目前已有20家车企通过直接、间接的方式进入市场。而以一汽、上汽、江淮等为代表的车企,普遍在运力资源上具有优势。
张金汉表示,所以在商业模式上,和行约车采取了B2C模式,企业自持运力,走“重资产经营模式”的路子。如果车辆不够,乘客体验度就不好,体验不好,车辆投放就不能上规模。所以和行的逻辑是先做车辆投放,再做市场,然后再投放车辆,这一过程中,规模、乘客相互拉升。
和行约车的快车车型
不过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因为消费者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从经营层面上看,乘客达不到一定规模的话,再继续投入的压力就比较大。张金汉坦言,一夜之间就找到二十万的高活跃用户、一夜之间把车派发出去,也太理想化了。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美团的聚合模式可能是我们天然的合作伙伴。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用户认知。最直接的表现是平台流量的支持,也就两个月,我们就增加了50%的订单。
除了用户认知,美团打车在用户体验、大数据预测、风控管理和交易等方面有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和行约车则有车辆、司机管理、本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双方的合作,可以提高运营的效率。
我们跟美团合作交流中,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特别是在关注用户体验方面。张金汉举例说,比如派单时超过一定距离之后就不派了,因为这样用户的感受并不好;对司机服务不及时等都有严格的考核,充分保障用户的体验。
张金汉自信的介绍,和行司机都是B2C的模式(全职司机),司机是经过严格面试的,入职会接受安全、服务、接单技巧等方面培训。每个月还有一场运营的、跟用户接触点的管理培训。所以我们的服务评价应该在整个行业里都是比较好的。
和行约车司机陶师傅也证实了这点,陶师傅退伍后便进入了网约车行业,开过6年的专车,目前在和行约车担任车队长。他透露和行对司机的选拔很严格,自己当了队长后也更忙了,每天要给队员解答各类跑车的问题。
和行约车司机陶师傅
张金汉认为,美团这样的聚合打车平台自带流量,也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和行约车可以去有效的落地,能够对本地资源进行匹配。这样互补式的合作,必定会产生上升的价值。
服务本地化,把区域市场做熟做透
张金汉表示,出行需求有明显的潮汐特点,早晚高峰需求旺盛,这个时候有单子是比较容易的,难在你要全天都能保持一个比较高的综合运营效率,闲时也会打你的车,这就是用户粘性。跟美团合作后,和行的用户粘性有所提升,用户重复使用呈现增长趋势。
“和行约车是江淮汽车投资的,在合肥老少妇幼都知道江淮汽车,至少在这方面的认知是没有障碍的。”用户对本地品牌是有信任度的。张金汉也强调,“我个人也比较看好美团的流量价值,美团跟用户之间有非常高的粘性,衣食住行这几个场景是分不开的”。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交通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冯苏苇也曾指出,交通是派生需求,几乎没有人为了出行而出行。美团打车“聚合打车”模式上线,为人们“吃喝玩乐而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叫车服务以及多元化的选择。
打车是非常本地化的服务,只有深耕才能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黏度。
张金汉表示,“跟一个有希望的平台,能够深度的做好很重要”,“我们用了一个比较稳健的策略,把一个城市的样板做好”,“我们先把自己优势区域的市场做熟做透,为后面的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及对网约车行业发展的思考,张金汉提出,上一个段移动终端智能化和3G网络普及是两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下一个段“汽车的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5G”将成为新的技术驱动力。智能化、网联化会带来新的移动出行场景,汽车企业布局出行行业,一方面在新四化方面有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大家也看好车内移动场景的商业空间。
张金汉看来,出行服务是刚需,所以产品品牌会淡化,服务品牌会凸显,车企肯定要布局出行服务。
目前,汽车企业+互联网要探寻出行市场的路子,而聚合平台要做下沉,向线下渗透,整合、构建新的产业链,这种上下资源的结合,让车企跟互联网平台的协作有了更多的可能。张金汉认为,“现在只是合作的初级段,还要继续更深一步的交流,开发各种合作新形态,建立共同的目标,一起把它实现”。
张金汉并未掩饰和行对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的“野心”,未来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辆汽车,但一定会拥有自己的移动出行空间。(通讯员 赵诚)